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

手机版

铁血读书>历史架空>三国之我是反贼>第四十二章 正旦祭祖
背景颜色:
绿
字体大小:
← →实现上下章节查看,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

第四十二章 正旦祭祖

小说:三国之我是反贼 作者:又枫青 更新时间:2018/3/2 2:12:06

除夕夜,年夜饭,玄晔是在城外大营之中和将士们一起吃的。晚饭很丰盛,主菜是烤全羊,各种野味,蔬菜、豆腐等一应俱全。

菜过五味,酒过三巡,气氛正浓,玄晔一咬牙一跺脚,把积攒了多时的白酒大半搬了出来,摆在桌上一字排开,拍掉封泥,顿时酒香四溢,将士们顿时眼睛都直了,然后就是咕噜咕噜地吞咽口水。

“这里有十柄新研制出炉的上等宝刀,横刀。”说着,小甲小乙各用一个漆盘盛着五柄精致的横刀来到跟前,玄晔随手拿起一柄,抽出刀锋,顿时寒芒四射。他对旁边一个军士道:“这为兄弟,把你的环首刀拔出来,对砍一下!”

只听叮当一声,两刀相遇,环首刀立断为两截,一端落地,环首刀的断口平滑,横刀刀刃毫发无损,可谓削铁如泥。众人顿吸一口气,大声赞叹。

“如何,谁能把这桌上五碗白酒一口气干了,立得一柄,谁敢?这位兄弟,接着,这柄算我赔你的。”

那位拔刀的军士颤抖着接过横刀,抱在怀里谁问都不撒手。

“我,我来!”

“你行么?那可是烧酒啊,你不要命了?”

“怕个鸟,不冲那柄好刀,单冲这酒,五碗啊,死了也值了!”

“主公,我第一个来。”管亥急忙起身挤过来道。

“好,算你一个。”

“看俺的!”咕噜咕噜,嘭;咕噜咕噜,嘭;咕噜咕,嘭!噗嗤,喝完三碗,刚要去拿第四碗,才迈出半步,栽倒在地!

“吁!”

“抬下去,下一个!”玄晔摆摆手喊道。

“主公,俺老牛来。”

“大牛,你,你不行,你那腰就是个水缸,装啥啥不够,吃啥啥不剩,老子书房里那两坛子待客的烧酒是不是被你偷喝的?”

“主公,这是两码事,等俺把这五碗喝完了,您要打俺多少军棍,俺都认。再说您刚才没说俺不能参加吧?”

……

遗憾的是,今晚刀只送出去五把。二牛三牛也是能喝的,却滴酒未沾,他们要护卫主公的安全。

玄晔东倒西歪地回到司令部后院,桌上六个女子,等着他回来吃饭。菜已经热了第二遍了。雪儿看见他,连忙过来扶住。

玄晔一屁股坐在凳子上,绕着舌头说道:“不是说了不用等我了么,好了,现在开吃。”

话音刚落,朱小美飞快夹起一只猪蹄狂啃起来,霎时肉花四溅,汁水横流……

玄晔拧着眉头看着这惨不忍睹的一幕,心里黯然道:“果然是姓朱的,我相信用不了两年,你就能赶上你哥了。”然后联想到一只猪佩刀披甲站在自己身后护卫,然后自己的枕边还是一头猪!

玄晔连忙摇头驱散那些不堪的画面:“小美呀,年后咱们一起住军营,每日跟我一起出操,跟我吃食堂里的饭,不能再赖床了。我就纳闷了,你在山寨里当土匪时,怎么那么注意保持身材,跟了我怎么就这么不注意形象了呢?看看你这胳膊你这腿,啧啧,看看你这吃相!……你再看看人家绿衣,打起架来哪里比你差了,吃起饭来还是这么文雅!”

……

守岁,最难熬了,怎么办,又没有春晚。“咱们来玩斗地主吧!”玄晔提议道。

“什么是斗地主?”小美马上凑过来。

“给本老爷拿笔纸来,做好你就知道了。”

……

“这是12345678910都认识吧?这个是刀、盾、戟,他们代表11、12、13,这空心的是红桃,这有实心的是黑桃,这是方块、梅花,每样四张,共52张,这是大王,这是小王。总共54张牌。大王最大,小王第二……都明白了吧,咱们先试着玩两局。”

……

除夕一过就是正旦,也就是新年了,按照帝国的规定,正旦是要放假的,玄晔也不能例外。这是玄晔来到大汉的第一个新年。

正旦是新年之始。汉武帝之前,汉承秦制,以十月为岁首,每年的十月初一是正旦,从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年)开始,改以每年的正月初一为岁首。

每到正旦这一天,举国上下都要进行隆重的庆贺。朝廷要举行大型的朝会,公、卿、将、大夫、百官、蛮夷使节、各郡国的上计吏都要朝贺;二千石以上,上殿进觐,其余则上陛(台阶)进觐,分别向皇帝进献礼物。从光武皇帝开始,朝贺后还要进行祭陵。

皇帝祭祀祖先,民间的百姓在这一天也要祭祀祖先,祭祀完后,再举行丰盛的家宴。家宴时,案几便设立在祖先的神位前,全家不论尊卑大小,依次而坐,按照“年少者为先”的顺序,依次向家长敬酒祝寿。正旦祭祖的仪式和家宴,有些是各家分别单做,有些是全族聚在一起。

中平三年,正旦日,晴,有微风。

玄晔一大早起来,梳洗完毕,由雪儿帮着,把冠带、官袍穿好,取来宝剑,插在腰上,对着墙上的铜镜映了一映,笑问侍立左右的王蔷、王薇:“如何?”

两人笑道:“英姿勃发,神采四溢。”

更换衣服之后,来到前院大堂,在隆重的钟声之中,接受一众将官的朝贺。

官寺院中热热闹闹地站了好多人,观其打扮,大部都是装着制式黑色军服的军官,有戴赤帻的亭长,有高冠华服的高级幕僚。也有着儒袍的里正和书佐,他们官职太低,没资格进入大堂。玄晔拿眼扫过院中众人,除了军官,他认识的不多,心中想道:“想来应该都是从外地赶来的亭长、里正以及各色小吏。”

玄晔进入堂上,坐于主位,堂下济济文武,轰然下拜,一同朝自己行礼,场面肃穆,气势宏大。他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,突然害怕这仅仅是一个梦,再狠狠掐了自己一把,继而热血澎湃起来。

礼毕,主臣各道些吉祥话。这时,张勇领着一大帮青年孩童,鱼贯而入,队伍直延伸到院门外。

张勇领衔,大小人模样盛装高呼:“拜!”

众人山呼:“拜见主公(院长),贺新春吉祥,事业兴旺!”

“哈哈哈哈,免礼,同喜,来人,赏!”看着这些年轻后生,玄晔大慰平生,有了这些青年孩童的成长、成才、拥护和支持,他无惧一切。旧时三国的人才越打越少,玄晔的人才将越打越多。

继而小甲、小乙、小丙等少年,每人捧着一个漆盘,里面盛的是用红绸系着的压岁钱,逐一分发下去。

这时,压岁钱就是一种专门用来辟邪的佩戴饰品。人们为防止一种叫“祟”的妖魔祸害孩子,就点亮灯火坐着不睡觉,称之为“守祟”或者“守岁”。压祟即压岁,因为“岁”与“祟”同音,长辈给孩子压岁钱的目的,就是想让晚辈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。

孩童再拜后退出去了。

“朝贺”毕,玄晔又回到后院,沐浴熏香之后,换了黝黑、宽大、肃穆的祭服,携眷出城祭祀先祖。徐杰、吴病、杨智、赵信、孙仁、张勇、管亥、裴元绍、许由等人的祖坟也都不在此地,赶回去是不可能的,便也一同去往城外,打算在江边设案,遥祭先祖。

他们一行足有上百人,浩浩荡荡,在官寺外的校场集合。

出了院门,城中很是热闹。

一阵“劈劈啪啪”的声音从左手边传来,玄晔转头看去,见是几个垂髫童子在不远处点烧“爆竹”。这几个童子都穿戴得整整齐齐,小大人似的,围着一个火盆,把削好的竹节往里边扔。每当竹子被烧得爆裂出“劈啪”的声响,便皆欢喜雀跃。

小甲笑道:“这是谁家的孩子?也没个大人看着?就不怕被爆竹烧到了手、崩坏了眼睛?”

小乙说道:“主君,咱们只昨晚上点了爆竹,今儿早上却没点,把这事儿给忘了,要不要我回去也点上一些?”除夕夜和正月初一烧爆竹是从春秋时就有的风俗,为的是驱逐山臊鬼怪。

“子不语怪力乱神,点爆竹本就是为了图个热闹,除夕夜点过就行了,今儿早上的忘了就忘了吧。”这小孩子点爆竹的动静让玄晔想起了他穿越前的生活,他笑了一笑,火药已经弄出来了,怎么没想到做出些真正的鞭炮呢?又用力摇了摇头,把回忆赶走,深深地吸了口清晨的冰凉空气,顿觉精神抖擞。

街边的许多人家都开着院门,或者是家里的奴婢,或者是家里的主人亲自动手,都在往门上悬挂桃符。所谓桃符,即用桃木做成的木板,一寸多宽,七八寸长,共有两片,一个上写着“神荼”,一个上写着“郁垒”,此乃两个上古大神的名讳,专能捉鬼拿怪,分别悬挂在大门的两侧。这其实就是后世门神、春联的前身,玄晔打算回去贴贴春联,还是可以的。

耳听爆竹之声,目睹人家换桃之举,不觉负手徐行,情不自禁,曼声吟诵道: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”蓦然有了些慷慨,从现在到后世,到他穿越来的那个年代,整整两千年,改变了很多的东西,但是却有一些风俗从未改变。

徐杰怦然一动,赞道:“好湿好湿,应景应景!”

玄晔所吟此诗中的“屠苏”本是屠苏酒的意思,但在当时却是罘罳的别称。他自是不知屠苏酒是直到唐朝年间才流行开的。罘罳即设置在门外的屏风,春风送暖入屏风,也是通顺的,没有露陷。

玄晔微笑以对,他自知这是剽窃后人耳熟能详的杰作,没有什么得意的,只是有感而发。

穿街过巷,缓步而行,街上行人不多,路过的一些里巷里倒是有不少人出出进进,料来也都是各里的里民在为祭祖做准备。

两汉人视死如生,祭祖盛行。古之祭祖多是庙祭,而从春秋战国以来,墓祭就已渐成风俗,至今更是普遍。“古礼庙祭,今移墓祀”,既然是“墓祀”,就要去墓地前祭祀。

参与祭祀的子弟皆在各家长辈的带领下,在里门口集合,各数十近百人,有六七十的长者,也有五六岁的童子,凡是成年男子皆戴章甫冠,穿黑色儒服,腰间束带,足穿絇履,或捧笏,或带剑,也有身着布衣的。富足一点的衣衫华丽,贫穷一点的较为朴素,但不管富足或贫困,都是冠带齐全,浑身上下收拾得干干净净。

辈分最高之人,排在队伍的前头最右边,乘坐一辆牛车,不过这会儿没有坐,而是站在车边。在他左右是同辈诸人,身后是他的儿子等子侄辈,或不喜欢乘车,出来时牵的有马。 依照风俗礼节,为表示谦卑,凡进出里门之时都不能乘车。

诸姓贫富不一,富足一点的乘坐辎车,普通一点的乘坐轺车,贫困无车的则或者步行,或者与别人拼车,也有比较名士风范的,则是乘坐牛车,亦有年少英武、不耐乘车的则是骑马而行。一行人离开里门,车轮粼粼,马蹄的的,转上路,欲向城外的祖墓、祠堂去。

那些人也看到玄晔他们一行数十人,装束齐整,各个配刀带剑,吓了一跳,忙让到一边。

玄晔也不客气,当先而行,出了北门,来到谷水河边。这里有一片颇大的空地,临江新建有一个祠堂。

祠前两侧有子母双阙,祠中有供案,案上刻画有杯盘盛鱼、鸡的画案。屋顶和东西壁及后壁上也都雕刻了图案。屋顶上雕刻的是升仙图,四壁上雕刻的孝子烈女故事。早有人提前来到,已把祠堂重新打扫一遍。祠中祭的不是别人,正是黄帝,当前一个牌位最是显赫:玄嚣!(黄帝长子)

诸人远远地停下脚步,整理衣冠,重整队列,在玄晔的率领下,来到祠前。随行而来的有十几个亲卫,把带来的案几、供品从马车上拿下,恭谨地捧过来,依照礼节,将案几分别放好,把供品摆上,并取出简册祭文,单独放在一个案几上。

这时,城西传来一阵阵厚重的脚步声,黑压压一片军士,踏着整齐的脚步,缓缓而来。

军中已经放假,该回去过年、祭祖的都回去了,留在军中的都是些无家可归的人。而红巾军的组成,绝大部分都是身世凄伶,无家可归的浮萍,他们绝大部分先前本不识字,名字都不会写,值此乱世,朝不保夕,人人有祖宗可祭拜,他们又去哪里祭?

他们或许搞不清楚自己的族系,也不明白自己的宗氏,但他们都知道,自己是炎黄子孙!祭黄帝的庙总不会错的。

于是,自发在营中集结,请愿来到黄帝祠堂,与玄晔共祭一祖。

就这样,三四千人集聚驻立于黄帝祠前。玄晔拿起祭文,开始读诵,读完,三四千人齐齐跪拜伏首。身处祠前原野之间,听远处风声呜咽,觉近处庄严肃穆,突有所感,悲从中来,不觉涕泪横流。不管你姓什么,在这一刻,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属,都是手足兄弟,血脉相连。

这每年祭祖,祭的是先人,祭的是传承,祭的更是延续千年的根!他一时间竟不知自己是谁人,自己是身在何方何时了。时间在这庄严的祠堂之中太过短促,个人在密密麻麻的先祖牌位之中太过渺小了。

第二卷完。

0

第四十二章 正旦祭祖 的全部评论

点击加载更多
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