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

手机版

铁血读书>历史架空>三国之我是反贼>第四章 初拾民心
背景颜色:
绿
字体大小:
← →实现上下章节查看,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

第四章 初拾民心

小说:三国之我是反贼 作者:又枫青 更新时间:2018/2/3 2:52:41

玄晔出了“周里”,一路上魂不守舍,脑海中一遍又一遍播放着他与宁俭的一席谈话。他此次前来拜访宁俭,看似恭敬非常,其实只是表象,做一个姿态罢了,就本心而言,他对这次见面只是抱着“千金市马骨”的想法而已。

想他一个后生小子,又是外乡人,甚至还是人人欲得而诛之的反贼,宁俭五六十岁的人了,两人以前从没见过面,难道还能指望一见之下,宁俭就被他的“王霸之气”折服,然后投效于他?宁俭能不计较他反贼的身份,与他见上一面就是天大的幸事了,他可从没认为自己是个有这么大魅力的人。

况且,就阶级属性而言,玄晔把自己归属于农工商阶级,他自认为不可能得到官僚和士族阶级的认可和投效;即便真来了,玄晔也不见得会立刻重用他们。此次“拜见”,不过是一次试探罢了。

不过,在里门口与周文交谈过后,他的“敷衍”就转变成了“好奇”。一个泯然无闻,并不出名的乡中三老,却能把一个乡中游侠教化成这样一个不错的弟子,而且与徐杰有这样不浅的交情?

两人初次见面,交浅言深,君子所忌,然而宁俭却毫不遮掩,坦诚直言,并不忌讳他反贼的身份,明确地指出他的要害,这就让他肃然起敬了。

他所为者何?无非是为了百姓,当然或许这个“百姓”是加了引号的。

“死地,疾战则存,不疾战则亡。”玄晔知道这是宁俭的暗示,暗示他去剿匪,先除外患。可是玄晔心中自有一番想法,当然不肯乖乖听他人摆布。

他这几天在官寺翻看文牍,家訾不足千钱,家徒四壁,食不能饱、衣不能暖,连床被褥都没有,不得不睡在草堆里取暖的民户比比皆是。他又非铁石心肠,怎会不怜悯恻然?何止恻然怜悯,简直触目惊心。对当时百姓的困苦他虽有过耳闻,也间或见过一两例,但来自后世的他又何曾亲眼见过这等大范围、无遗漏、遍及乡中各地的惨状?哀鸿遍野。

这是他第一次如此真切、如此近距离地在基层接触到这些事,远比此前的“听闻”要来得震撼。他为此连着好几夜都睡不着觉,半夜起来,披衣绕室,长吁短叹,觉有块垒在胸,既怜生民,又恨贪苛,深知这黄巾之乱虽动荡了海内,伤了天下的元气,但一边是民不聊生,一边是横征暴敛,这百姓又怎能不揭竿?这天下又怎能不亡?他想收拾乾坤,却非一日之功,更何况以他今时今日的渺小微薄势力。

是以他先向宁俭请教治民之事,就是想救济本地百姓于急难,不料宁俭却拿施行仁政这一套说辞来敷衍他,继而成功转向如何剿贼这事上来。宁俭或许说得有理,又或许真的心存百姓,可是即便他自己出身寒门,但是他所受的教育和观念全部来自于士族阶层,他的立场自然要先维护士族的利益。

乡民并非不勤劳,却依旧贫困的根结所在,正是士族阶级的制度盘剥,他要打破这个制度,势必要动士族的奶酪。关乎到他们的切身利益,所谓的“仁政爱民”也是可以弃之如蔽的。

但宁俭同时又提出打击豪强,让玄晔有些始料不及。他不知道,豪强和士族同属于统治阶级,但又属于两个不同的利益集团,他们之间有区别,但又能相互转换。

士族通常以诗书传家,以土地收益为生存资本,通过培养家族政治人才、参与朝政为目的,通过掌握政治权利和政治资源以维护和扩大家族利益。土地是他们的根本,人才是手段。

而豪强大姓却是大多通过贩卖走私,强取豪夺,豢养死士,违法乱纪,攀附权贵,无所不为,称霸地方以发家,以阿附强权传家,颇有黑社会的性质。虽终以获取钱财为目的,却又与纯粹的商贾不同。

豪强崇尚暴力,无视法纪,扰乱秩序,而士族则强调在他们主导下的法纪和秩序。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是竞争关系,甚至是矛盾体:士族一般会抑制当地豪强,而豪强则会勾结权贵打击迫害士族,互相争夺政治权利。

两次党锢之祸,处于深宫的宦官之所以为权倾天下,就是因为全国各地大批豪强的投靠,充当其耳目和打手。豪强则利用宦官的中枢权利,打击和迫害与他们作对的士族,从而获得地方的政治权,就可以为所欲为了。

东汉中后期,地方豪强压制甚至驱逐、迫害郡县长官的事情屡见不鲜,所谓“宁负两千石,不负豪大家”、“强龙压不过地头蛇”。这在后世高度**集权下是不可想象的。

所以宁俭极力怂恿玄晔,一则剿灭土匪,二则打击豪强。之后呢?兔死狗烹,鸟尽弓藏。他一个外地人,在当地没有任何根基,能翻出什么浪?

正想着,玄晔一行已到阳谷城北门,顺道去城西营地查看工程进度。同行的还有诸葛昝和徐杰。

营墙的防御体系是重中之重,先期进行。

越过宽一丈、深逾七尺的壕沟,是两排平行的木桩,两排木桩之间间隔一丈,高一丈五尺。从壕沟中挖出来的土石便填充其中,夯实,就形成了一道坚固的寨墙,省时又省料。

寨墙上每隔十丈便建一座箭楼,四角有角楼,营中立起高大挺拔的望楼。战时又可在壕中**木桩、竹签,在壕沟与营墙之间撒上铁痢疾,外边竖起拒马,以防敌人突袭。如此,“火力配置”远近互补,可谓固若金汤。

营寨立下之后,就可以和阳谷城形成掎角之势。于此同时,小华山以东的乡道上也正在筑起一道关卡,以阻断阳谷城与谷城县的联系,和随时可能来的官兵,战时可作为阳谷城的北面屏障。

整个营寨玄晔规划得很大,足够容纳五六千人住宿,挤一挤万人也行,最重要的是功能齐全,有些东西更是闻所未闻!

整个营地仿佛一个小型城池,规划整齐,有主干道、有支道、道路纵横交错,井然有序。又有功能分区,泾渭分明。

宽大的校场,甚至还有骑兵的训练场地;用白色石灰标注的营房,公共食堂,公共澡堂,厕所,学习室,作战会议室,训练场,靠后山的山地训练场,演习场地,下水道等。应有尽有,玄晔搜肠刮肚,把能想到的都想出来了。

整个工程算下来,如果仅仅靠全营一千多人齐动手,要想彻底完工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!基于此,玄晔打算雇佣一大批乡民参与工程,工钱优厚,日结,还管饭。

消息传出,每日都有大批乡民闻讯从周边赶来做工。农历五月,正值酷暑,三伏天气,炎炎烈日,扶老携幼而来,就为了吃口饭,即便没有工钱也认,赶都赶不走。

玄晔自是来着不惧,照单全收,人多力量大,反正他手上有一大笔钱财,用来以工代赈,而且可解百姓燃眉之急,一举两得。

于是,下至三尺孩童,上至七十老翁,妇女担水,汉子挥镐……

一些木匠或泥瓦匠则奔走其间,大声指挥各自负责的工作……

他们大多衣不蔽体,或光着膀子,虽然挥汗成雨,汗流浃背,却不时爆发出几句调侃和几声欢笑,或是低沉有力的号子,其乐融融。

其中,一群穿着统一的士兵格外显眼,他们总是十人一组,在一个什长带领下或扛树,或打桩,或推车,或垒墙,总是有板子有眼,怎么看都成行成列。

临近黄昏,随着一声号角,一桶桶米饭和一框框铜钱,在护城河边一字排开:“收工开饭,领工钱喽。”

工地欢呼一声,放下家什,狂蹦而来。

不同于乡民的混乱,士兵们从容集结,在各自队长的带领下,反而先跑步来到饭桶前面,形成一条条人肉通道,让乡民们有序通过。领取一份米饭:孩童一小碗米饭,大人和老人一大碗米饭,是干饭而不是米粥。

他们又拖家带口地聚拢在一起,或亲朋好友一堆,坐在河边的沙地上享受属于他们的美食。对他们来说,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米饭,平时连稀粥都喝不上,这年月有米糠和野菜吃不错了,有的甚至靠吃树皮和榆树叶吊着性命。

他们吃完饭以后,顺便在护城河里把碗筷洗干净,还回去再领取一日的工钱。大人十个钱,孩童五个钱。这时的粮价稍高,约两百钱一石。十个钱已然可以买五升米了,所谓升斗小民,一日五升米的工钱可谓丰厚了。

就连一些世家富户都忍不住派出奴婢、徒附过来。

那十来个被放回家的乡佐小吏听说之后,也巴巴地跑回来做活。

乡民们陆续离去后,负责维持秩序的士兵们才坐下来吃饭,他们的饭食与乡民吃的别无二致,军官亦然。

反倒是那些工匠不仅工钱优厚,每人二十钱,饭食中每人额外配了一碟豆酱,还被玄晔称之为“工人师傅”,真是羡煞旁人。士农工商,工匠的地位比农民还低,却受到玄晔如此优待,如何不感动,何以为报?

于是,他们做活更加细致,一丝不苟,当所有人下工之后,他们还要收拾器具,检查当日施工是否合格,规划明日的施工计划,所以总是上工最早,下工最晚,高薪拿得让人无话可说。

工匠的手艺大多是代代相传,成为当地的工匠世家,他们的专业水平很高,职业精神很好,生怕自己做出的东西坏了自家的名声,真正视声誉比性命还重。而且从来不墨守成规,只要是好的东西他们就虚心接受、请教,并且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极致。玄晔的工程设计之所以能顺利实施,可以说全靠他们。

这些都被徐杰看在眼里,叹道:“宁公,你还是小看了此人,其实民心已附!”

诸葛昝则暗自点头:“此真吾主也!”

4

第四章 初拾民心 的全部评论

点击加载更多
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